统筹兼顾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01-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南京大学 朱庆葆 王永义

  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南京大学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之路,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之下,统筹中西文化研究,统筹基础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统筹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统筹学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科领域的师生们,在治学中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以学术服务社会的责任感不断增强。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唱响主旋律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学术方法创新,创造能够充分表达这个理论体系的概念、范畴、逻辑结构和话语体系,是南京大学学人所认定的责任所在。

  1978年,南京大学教师胡福明作为主要作者在《光明日报》发表“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直接成为改革开放的理论先声,也直接开启了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崭新气象。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南京大学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通过重点基地建设和课题立项研究等工作,开展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马克思主义创新体系等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内涵。截至目前,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共有11位教授入选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组。

  学贯中西,探究、创立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交流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哲学社会科学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我国社会的新情况新变化,善于在开放的环境中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一要发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在新环境中探索发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之路,营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二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以我为主、辩证取舍,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其他优秀文化的有益成果。

  历史上,南京大学有学贯中西、探索中西文化交汇融合的传统。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南京大学的前身东南大学和中央大学涌现了一批以“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研究宗旨的学人群体,历史上称“学衡派”。他们以分析的眼光品评外来文化的优劣,反对“全盘西化论”。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区分良莠,引入科学方法治学,让中国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新的活力。南京大学这一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之后又重新得到了弘扬。20世纪80年代,老校长匡亚明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全身心地转向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领域,开始主持编撰大型图书《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并率先亲自撰写开卷之作《孔子评传》。经过20年的静心沉潜,2006年,《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200部)全部编撰完成,整体出版面世,被誉为世纪之交“规模最大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工程”。在研究西方文化、促进中外哲学社会科学交流方面,1986年南京大学正式成立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作为经国务院批准的我国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迄今为止中美两国在教育领域的最大合作项目,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开创了中美合作办学的先河。

  兼顾基础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咨政育人、服务社会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基础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的辩证统一。扎实、系统的基础研究一方面可为提高我国学术水平和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质作贡献,另一方面则可使我们对现实重大问题的应用对策研究达到一种洞若观火、深入腠理的境界。应用对策研究回答国内外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也为基础研究提供了现实的检验。作为哲学社会科学重要基地的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立足基础,关注现实,以学科自身应具备的整体性、规律性和系统性来分析、研究基础理论,而一旦进入现实领域或需要对某个问题展开剖析时,则可深入到这一部分进行微观、具体、详细的研究,从而为战略决策等现实应用提供背景知识、信息资源和理论依据,在应用对策研究上积极有为。

  长期以来,南京大学在完成系列重大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承担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及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在应用对策研究领域,2003年11月,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钱乘旦教授走进中南海,为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讲授“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历史考察”,作为两位主讲人之一,他讲解了9个国家近代以后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及国家兴衰的经验、教训。1997年1月,南京大学成立“江苏发展高层论坛”,为江苏各级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超前的咨询服务。从第一次关于结构调整的研讨,到最近一次关于“江苏三农问题研究”,学者们十多年来坚持在江苏若干重大问题上进行研究,始终不渝。许多研究成果已经对江苏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作用,成为了江苏省委省政府政策咨询的最高平台,被4任省委书记誉为“智囊团”和“思想库”。

  统筹学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加强制度保证

  学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尤为重要。学风建设强调风气的营造、环境的渲染和品德的教化,是一种相对软性的建设。制度建设强调法则的规范、条文的约束和组织的监督,是一种相对硬性的建设。对于哲学社会科学来说,学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

  在长期的办学历史中,南京大学特别强调崇尚学术道德,弘扬良好学风,养成了“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学术传统,近年来更是继承和发扬了这种学术传统,锐意创新而不哗众取宠,追求真理而不追逐名利。在此过程中,学校高墙深堑严防学术腐败,为此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营造了清净的学术环境。早在1997年,南京大学就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出台了《南京大学科学研究行为规范及管理办法》,就科研行为规范、违规人员处理等作了十分具体的规定,这一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001年,南京大学16位年轻博士生导师共同发表“反对学术腐败宣言”并公开发出倡议书:坚持学术自律,严格遵守学术研究规范,全力反对各种形式的粗制滥造和蓄意炒作,坚决杜绝丧失学术道德的抄袭剽窃行为,向假冒伪劣学术宣战,还象牙塔以圣洁坦荡的本色。